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 邮编:510225 联系电话:020-89003180、89003179、89003062 网址:http://www.whitebai2002.com/ 邮箱:whitebai2002@163.com QQ: 767313893,358854770 公众平台微信: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微信号:gdlnshipin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授。 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1989年至1993年在兰州长风机器厂工作;1993年至今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任教,现任轻工食品学院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食品学会会员,广州市微生物学会会员,国家食品高级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评员;2009年获教授职称;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其研究,特别是在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应用微生物、果酒、黄酒酿造、生物技术生产香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包括2011年国家科技部“出口型果香型荔枝酒加工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2015年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科技项目“新型客家黄酒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粉葛综合深加工及关键技术研究” 和“柑橘皮提取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 广州市科技局“荔枝果渣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究”及其它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等;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有3项已获授权;参与鉴定科技成果2项。 科研获奖:“柑橘类香精油及香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二完成人),201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1年4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教授。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广东省食品学会咸味香精与调味品委员会技术专家,曾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保藏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特别在肉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果蔬安全保鲜等方面有 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近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 2 项;2008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专业实践能力较强,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被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湖南舜华鸭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聘作技术顾问,长期作为广州新源空气洁净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参与食品工厂GMP标准厂房的设计及装修施工指导工作。主要承担的研究生课程有食品安全研究方法、食品加工设备等。
![]() 1988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专业,后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获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及在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生物化工博士后研究。 1988年后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食品加工工艺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基础》及研究生课程《农产品综合深加工技术》。 曾先后主持禽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方面的科技部国家星火计划、广东省科技厅农业攻关等科研项目多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相关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 2000-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硕士;2007-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博士。2003年至今,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农产品贮藏和加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柿子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柿叶综合利用产业化研究》、《柿子深加工及柿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与应用》、《新会柑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柑橘皮提取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从荷叶、马蹄皮中提取食品防腐剂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仙草-肌肉蛋白凝胶形成机理、构效关系及抑菌保鲜特性研究》《正果镇黄塘头菜品牌提升(产品精加工)》等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发表科研论文多篇,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品加工与保藏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主编《食品工程原理学习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主编《食品调味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等。
![]() 2002年7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获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7月后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10年获得副教授职称,2012年被聘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质量安全控制,特别在肉品风味化学以及美拉德反应、广式传统肉制品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安全控制、低值蛋白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物蛋白水解肽美拉德反应降解机理及其对风味的影响(排名第二)”、广东省科技厅“粤式传统腊味肉制品降亚硝酸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冰鲜鸭肉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广式食品绿色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广州市科技局重大攻关项目“广式传统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排名第二)”、“广式传统食品的绿色加工与稳态化生产新技术”、“冷鲜三黄胡须鸡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广式老火靓汤特征风味及熬制过程中风味物质的释放规律研究(主持)”、“广式腊味制作环境模拟优化与工艺开发”以及其它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等10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参与鉴定科技成果2项。
![]() 2003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发酵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4月后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1年获得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特别在极端微生物(耐高糖与耐高酒精酵母)的分离与选育、岭南特色果酒酿造、客家黄酒酿造与代谢调控、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包括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进境转基因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检测试剂盒研发”、 广州市重大民生攻关专项“从化市蜂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研究”、广州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从化荔枝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检测研究”以及其他省、市、横向科研项目共计10余项,2013年,与河源金黄田酒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河源市米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梅州市客家天地酒业有限公司组建“客家娘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9年获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一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 年被广东省科技厅选派为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EI收录3篇,申请专利1项;主讲《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等课程,编写《发酵工程实验》、《食品安全ELISA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习题指导》等著作3部。
|